二、 关切点上找角度 by?NkJz
y& ~x:7n
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曾经对笔者这样说过:“读者最关心什么,我就写什么。”这的确是经验之谈。 (gnO^iw4z
EA
L=X9A y
毫无疑义,我们新闻媒体的受众是人。我们写文章的着眼点应该是一个大写的“人”字,也就是报界常说的“读者是报纸的上帝”。因此,围绕广大读者最关心、最感兴趣的共同话题即热点问题、疑点问题、焦点问题、难点问题,找准文章的切人点,是选择新闻最佳角度的方法之一。 dy}7`
I`ezo=xg6
纵观这几年被评上全国好新闻的作品,都有一个共同之处,那就是作品提出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,解答了人民群众想知而未知的问题。同样的道理,文章选择人民群众最感兴趣、议论最多的事件人手,就最拥有读者。因此,当我们记者进入采访之前,就应该掂量脚下这块土地上,哪个问题最为群众所关心;动笔之前,想想哪个角度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,换句话说,怎样写才跟广大读者的物质生活、精神生活息息相关,紧密相连? a-+7=h
JF`'uC>
刘少奇同志1948年在《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》中指出:“要把群众真正的思想搞清楚,把人民心里不敢说的,不肯说的,不想说的,想说又说不出来的话反映出来。”“要把人民的要求、呼声、困难、趋势、动态,真实地、全面地,不是拉杂地而是精彩地反映出来。”这番话是非常有见地的。八十年代中期,《市场报》曾经先后发表5篇社论:《办实事求实惠》、《拆掉无形的围墙》、《茶市也该摘起来7》、《拼出像样的农贸市场来》、《不能“天天喊,喊不动”了》,这五篇社论有一个共同的副标题:《同北京有关领导交换意见》。这是一组短社论,每篇只有500字左右。初看起来,文章议论的都是“小问题”:出租汽车问题、外地产品到北京经销问题、茶馆问题、农贸市场问题,等等。但由于这些都是同人民群众实际生活关系的问题,因此要求解决的呼声很高,就成为大问题了。 zJt<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