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4-15
谁不爱自己的家之第九章: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
谁不爱自己的家 第九章: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七岁回到家乡,我一直说的是普通话,可家乡的孩子们都说的是家乡话。我好像显得不伦不类。 家乡的大叔、大伯见到我,都会用家乡话问我:“瑞平,你吃了吗?你妈给你吃什么啦?” 我赶忙用普通话回答道:“吃了,吃了下挂面打鸡蛋。” 村里的孩子们都以此为笑话,用半普通话,学着我的样子,向我逗着玩,我当然并不往心里去。 我回家告诉母亲说:“他们都学我说话。” 母亲说:“你要慢慢学说家乡话,入乡随俗吗,当然普通话也不能丢。” 以后,我就慢慢学说家乡话,一年后,我居然能和他们交流了。慢慢的我就被家乡的孩子们给同化了,也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村孩子了。我每天和他们形影不离,一起玩,一起学习,一起回家。 农村孩子的课外娱乐活动可谓五花八门,花样繁多,别出心裁,丰富多彩。 课间间隙,时间短,又不能离得太远,他们也就只能玩一些“捉迷藏”、 “跳绳”、“踢毽子”、“丢沙包”等游戏。 我觉得还是最数“丢手绢”好玩了,几个孩子不分男女,围坐成一圈,都不能向后看,抽出一名同学,拿着手绢在圈外走着,谁也不知道手绢丢给了谁,等一圈走完后,如果手绢在你背后,你就输了,大家要罚你唱歌,不唱决不罢休。 我当时特别喜欢这个游戏,因为这个游戏是大家边唱边玩的,孩子们一边玩,一边唱着优美的歌。 “丢,丢,丢手绢,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身边,大家不要告诉他,快点,快点抓住他。”这首歌每一个孩子都会唱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