律诗的写作技法 B&{)Jh>_j
':$nz:^y a
9k'J1@'kn
EE#Ub`g
从现在开始步入律诗的写作。我们曾经讲过,律诗首先要写好中间的对仗联。一直困扰大家的就是这个问题吧,那么律诗的中间四联该如何写? ;_&NJD1S4A
Wl[x*/
我们把律诗第一联叫起联,第二联叫承联,第三联叫转联,第四联叫结联。那么写好承转是律诗写好的第一步。今天我们就先来讲下,律诗的承转联该如何写。 J: /4D:
8
Ge)^pV
我记的给大家讲绝句的时候,曾说过,诗根据内容来说,一般有四种表现方式,分别是写景、抒情、叙事、议论。由这四种表现方式组成绝句的16种常见布局,那么我们律诗的中间四句,也多是由这四个部分组成。 luX`m6 }
3` I`[
其实律诗的中间四句,无外乎两种组合,一种是情(议)景,一种是叙(景)议。我们来看下今天要讲解的主题一 情景组合的承转句。我们来看下几个例子: (|nAEx~6
$s[7,3
钱塘湖春行 唐•白居易 TThsC83
BaJA
6Qs<
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? )QSpATC
z"@8-szt4
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 ,CO,A|`<
)(S,! g
<mNdV}\C
rv)CDZc,
【诗 意】 =@^wp `
x8U[-0+
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,湖面春水刚与堤平,白云重重叠叠,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。 N]_R8B|c1n
,[rAvi&
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,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。 7ZN8 1S
)T1i9r47WG
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,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。 cY2^ g
iLQ-yM=
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,欣赏的不够 ,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。 )k\MCe9i@~
BoemrDR
_.u3Mf?
\^.y_3B(@r
登金陵凤凰台歌 李白 b4eBGX
{e`$3{/
凤凰台上凤凰游,凤去台空江自流。 <=]I(Rs
$<|=O
吴宫花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。 ~TwjLwQm^
_M[*yP9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。 r**KR;?w
c*F;8l=Wt
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。 p+c,
4
Uc0lQNUN
g[wc4teLx
lQlp;~
我们只看下中间的两联, r({0h$y>d$
'syyLVG
行经华阴 崔颢 >M1T
ICp>[
-`.>lKP
迢峣太华俯咸京,天外三峰削不成。 wOs{}",g7
X4=G)!
武帝祠前云欲散,仙人掌上雨初晴。 C}rRtu#<
=\h)`
河山北枕秦关险,驿路西连汉畤平。 5'X:a.D$
FE
e\
借问路旁名利客,何如此处学长生。 oav/XyE
ftht mN
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承转第一种表现手法 承转全是在写景。 x"NP[ow
n@?)fcZ!
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? zSrokZ
Gd
}c
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 uz-<$G6or)
YX?l?/k-')
这两句是白诗中的承转联,也是诗中最精彩的部分。从耳中听到的,然后写到眼中看到的景物。这些景物正好串成了一副完整的画面。 9`+&{G4
DjrV)
吴宫花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。 /J^6`4$Co
@S7C-z^5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。 -vu0&tB)
ABwb`i8+A@
这是李白诗中的承转联,承联写出了历史的沧桑,转联写出了山河的壮丽。用现在的话说,定格成了一副壮阔的画面。 qGMb p,
|0b.>`M
武帝祠前云欲散,仙人掌上雨初晴。 .[OVaQp
kW3.`VQD
河山北枕秦关险,驿路西连汉畤平。 LdvWjDu
yA4k#[A
这个是崔颢的诗中承转联,首联写远景,起句不凡,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,压倒京都之豪富,暗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,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,这是写近景。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,描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的形胜。这个景物描写的顺序,是由全景远景,写到近景的细节描写。 Qt5 ^f*
M`18{m+.
讲到这里,我们要回过头来,想下我们讲绝句的时候,讲过全篇都是写景的绝句有三个要点,写景的时候,要注意景物的顺序,还有景物的画面完整性。讲到这里,估计大家有点晕晕的吧。我们再来介绍下,律诗四联。第一联叫起联,可以因事,因景或者直接破题写来,第二联,叫承联,主要是承接第一联。第三联叫转联,可以转入主题情感的抒发,也可以继续由第二联细致描写。第四联,结尾。 D[=!^(m1
+0)%p
我们李白的诗简单的讲下: #Uc>`]f.}
c2}A&v]\<
登金陵凤凰台歌 李白 29TL,qkW=
M@-~omKs
凤凰台上凤凰游,凤去台空江自流。 ;aW]v @Ld
8=TBkh5<{L
吴宫花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。 xF|}kbQH
PZELC: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。 ~Jh845pf6
*\?Ohxp
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。 l_ hF[xt\/
]A=A~:
第一联,直接写登凤凰台,第二联,承接,写出了凤凰台近处的景物,吴宫花草,晋代衣冠。第三联,描写了一个远景。第四联收尾,抒发了登台所产生的情感。简单的介绍,不做细致赏析。 B<dg:G
Z
k:}vd
我们来归纳下:律诗中间两联都在写景的一种表现手法--移步换景这个是说,景物的描写根据眼中看到的景物去描写。 /QaBvQwA[
?CKM&!
要点: amN(E(2!
xmrb|. aW
1、景物构成一副完成的图画,重点突出。动静结合。 7@@eQ
J`[cVSp^*Z
2、景物的描写顺序有致,不能杂乱无章。 M^\+
[P5
R'IBfD
3、虽是在写景,要把作者的情感藏在里面,这样的景物描写的诗句才有生命力。 cG!qPr
@EiWrR
这三点要记住。 }&H:
~0`%0
``d
,
我们再来看下两个例诗: lLc[W!MI#
t)
4imPK]
精华欲掩料应难,影自娟娟魄自寒.
&-@
1@R
zKJCV
B#
一片砧敲千里白,半轮鸡唱五更残. FoyUJ
a]DZ*,L[
绿蓑江上秋闻笛,红袖楼头夜倚栏. CzY0'^K&2
I"tTiQWnT
博得嫦蛾应借问,缘何不使永团圆! %1I 3/
G$V % 52
@1u[e;A
eRjAYPN
这个是红楼梦香菱咏月的,我们多次举例,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吧。 /'n)Iaw
ZgIchq,7
一片砧敲千里白,半轮鸡唱五更残. c I>[|LvYR
8&^eZ3Wi
绿蓑江上秋闻笛,红袖楼头夜倚栏. :PJgyIT$
+- Ue8clx
这个景物描写,由地上写到天上,由千里之外,写到身边。景物的描写是根据心中所想的顺序,也就是说是跟着思绪的起伏而写,我们再来看下,温庭筠的作品。 C4cK8
j
_Bu() Zxi
《苏武庙》作者:温庭筠 #ydawFt
@ER<^<F
苏武魂销汉使前,古祠高树两茫然。 w4ER|c!
,F9Dei.7+
云边雁断胡天月,陇上羊归塞草烟。 %u :")q
qF3Y0=b{
回日楼台非甲帐,去时冠剑是丁年。 fbd&n>8X"
g:F K7k
茂陵不见封侯印,空向秋波哭逝川。 -MzpARZ=
[(**Gb~
这一首凭吊古人的诗。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、忠贞不屈、心向故国的苏武。晚唐国势衰颓,民族矛盾尖锐;表彰民族气节,歌颂忠贞不屈,心向祖国的时代的需要。温庭筠这首诗正是塑造了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。颈联的对仗颇为工巧,且用“逆挽法”,先说“回日”再说“去时”,灵活而不呆板,生动而不拘泥。 |&539&c4P
I_'ppqAI
我们来看下中间两联: x)b9>S
s@\SpQ
%
云边雁断胡天月,陇上羊归塞草烟。 CPjdX;W}q
\}Bhwy g
回日楼台非甲帐,去时冠剑是丁年。 Cs%z"sUZg
7YsUi
说苏武出使西域被扣押,历经19年才回到中原,当他遇到汉朝的使节使,感慨万千。第二联没直接写感慨,而是写了过去在西域的一个场景。 2/}$a/. -
H
5W \o~\
云边雁断胡天月,陇上羊归塞草烟。 ^ry*Y}"
$q
)OIthI+vI
过去19年经历的艰辛,全在这场景中体现了。 <K1;cOsM\
DH{SP4
回日楼台非甲帐,去时冠剑是丁年。 tBl&A |